近日因为手机流量问题,北京一男子一纸诉状,将中国移动告上了法庭。其实,关于手机流量问题,三大运营商一直处于风头浪尖上,那么,运营商的计费到底是如何进行的?真的很神秘吗?或许在外行人看起来很神秘,也就是因为觉得神秘才会质疑,其实运营商流量计费大致有三大环节,每个环节的可靠性最终决定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
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的产生
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随后运营商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作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有人呼吁说运营商能否像自来水公司那样粗计费?其实,那是对电信计费系统的无知。中国运营商计费准确性在科技行业有个标准俗称,形容准确达标最高标准俗语就叫达到“电信级”。
“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这也代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设备端的极高标准,误差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
第一环节完成后,流量话单产生,由运营商的IT系统对应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账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该流程几乎没有误差,准确性极高。而且,运营商还会定期对自身流量计费进行稽查,如某用户流量突然暴增等,IT部门都会核实这些流量产生的准确性。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
而关于流量产生的成本,不可以简单以衡量商品成本的思路来计算的。我们不如把上网和流量这回事当作为了成本控制而进行的销售策略,而究其本质,依然是服务。“流量”只是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一种,叫做PS域数据业务,其成本是无法单独分离出来衡量的,因为运营商所有服务基本都是基于它们的网络实现的,而服务并不根据网络实体划分。比如同样一个天线,同样一套无线的设备,既要承载CS域话音业务,也要承载PS域的上网业务。
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
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时,同时还进行了用户上网流量轨迹的记录,该记录彻底保证了通信用户流量消费的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例如,在哪个地方上网,连接的是哪个基站、上了某个网站、跑了多少流量,全部清晰记录,可以说,“每兆流量都有明白账”。
像过去电话费有疑问可以查“电话详单”,如今的用户也可以查询到“流量详单”。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
以上三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彻底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三保险”。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多跑了流量,可以向运营商要求核查。如果我们要为运营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加上一个数量级定义,那么可以说误差率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
总而言之,简单来说,流量的消耗变大有如下情况:
WiFi不是永远靠谱;
默默运行的后台程序:退出操作界面≠关闭应用程序;
手机系统、App软件的自动更新;
消息推送;
部分流量监控软件的误读;
双卡双待手机主副卡流量使用的混淆;
视频小视频太;
4G太快;
手机太强;
每个应用都想做大而全,更新不断。
打电话也好,手机上网也罢,其实这个过程就好比买菜,交换机是秤,计费系统是计算器。而这个秤——交换机在全球目前也就几家知名厂商提供,作为使用者的运营商是没有技术能力更改交换机数据的,这是厂商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厂商更改也对自身利益也无益。如此看来,运营商想“偷”貌似也没那么容易。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苹果x和苹果xr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